首頁 > 心理專欄 > 心理專欄 > 孩子自己玩可以嗎?

心理專欄

孩子自己玩可以嗎?

分享到
瀏覽人數: 13
孩子能自己玩玩具,相信是很多家長們的夢想,當孩子無法自己玩玩具時,照顧者們應留意以下幾個因素

►心理因素:孩子是否過度尋求大人的注意或渴求關注,家中有其他孩子則須留意手足競爭議題。此外,根據發展心理學的觀點,若照顧者能依

據孩子的特質調整跟孩子互動方式,藉此建立正向、穩定的依附關係,孩子方能把照顧者當做安全堡壘,即縱使看不見照顧者孩子依然能獨立探

索環境並自得其樂。家長也應保有健康的親子界線,避免讓孩子養成過於依賴的心態而無法自己遊戲。


發展狀態:挑選適合孩子目前能力水平的玩具,譬如稍加引導、示範後孩子就能夠自己嘗試並獲得成功經驗,爾後後再逐步放手讓孩子自己

玩。這邊需提醒照顧者的是,當孩子遊戲時出現快速替換玩具,因動作過大或過於急躁而破壞玩具,難以模仿大人操作玩具或遊戲方式,導致無

法自己玩玩具或遊戲品質不佳時,則留意孩子是否有注意力、衝動控制以及模仿學習方面等問題。

空間安排:照顧者們可為孩子建立安全且可獨立探索的空間,隨著孩子年齡漸長可溝通時,亦可跟孩子討論有關遊戲空間的規劃,譬如玩具種

類或玩具擺放位置等。此外,照顧者也應在固定時間引領孩子到空間盡興遊玩,養成孩子自己遊戲的習慣。最後,若該自由遊戲空間與開心、幸

福、期待等感受建立正向連接,當孩子情緒不穩時亦可發揮情緒調節的功效。

以下提供照顧者們如何訓練孩子自己遊戲的小秘訣

秘訣一:當孩子因為給予的玩具過多而分心時,可適度的限制玩具的數量與玩具的可及性,此外亦可在遊戲空間設立儲藏盒(櫃),並將玩具歸

納區與遊戲區用小桌椅隔開,養成孩子收拾與整理玩具的良好生活習慣。


秘訣二:照顧者可慢慢退出玩伴角色。譬如可先輪流遊戲,當輪到孩子時自己退到一旁默默觀察孩子的玩法,當孩子注意到自己時不急著介入,

而是持續鼓勵孩子自己玩,或是口頭描述孩子正在遊戲的方式,並逐漸把觀察(孩子自己玩)的時間拉長。當孩子感到無聊時亦可以引導孩子自

己去換玩具,但切記不是自己動手幫孩子換。


秘訣三:不定期替換玩具,讓孩子覺得在獨自遊戲空間玩是有趣且期待的,這邊需要注意的是給予孩子的新玩具應符合其發展狀態或能力水平,

可先為孩子示範新玩具的玩法再鼓勵孩子自己玩,避免給予孩子難度過高的玩具讓孩子倍感挫折或很快失去耐心,最後又吵著要回到大人身旁。



#緩緩心林心理治療所
#知芯心理治療所新店所
上一頁
TOP